湖南省邵阳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有感有效打造创建“升级版”,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2024年1月,邵阳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健全“三种机制”,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督导考核、协同联动“三种机制”,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
将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市直和县市区绩效考核,建立“一季一考核、一季一排名、一季一通报”的督导考核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建立市领导和市民委委员单位联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每名市领导联系1个示范单位,每个市民委委员单位联系1个民族乡(村)。各部门多举措协同联动、县市区高标准同步跟进,呈现出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良好局面。
至今,邵阳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7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48个。
构建“四大矩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心构建智库支撑、文博资源、文艺创作、阵地建设等“四大矩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全覆盖的教育体系、营造全方位的宣传氛围、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构建立体化的平台载体,通过教育厚植、宣传培育、文化浸润,在润物无声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和党校主体班重要教学内容;邵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市委党校揭牌,搭建起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寓意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雕塑在市区时代公园“拔地而起”,开展宣传教育有了新阵地……
如今,“一个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两个愿景”(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等理念浸润宝庆大地,根植于邵阳各族干部群众心底。
贯穿“五个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突出做好“融”字文章,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互嵌共居,实现空间融合。在全市社区实行各民族群众嵌入式居住,全市中小学校实行各民族学生混班混宿,吸收民族地区学生入学实现逐年增长。
互惠依存,实现经济融合。推动各族群众在同一个园区、同一个企业、同一个产业链上分享发展成果,结成利益共同体;出台20多项配套政策支持各族群众融入城市……
亲如一家,实现情感融合。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平等团结,实现社会融合。成立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依托社会团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共建共享格局,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
做实“三项计划”,实现东西融合。坚持把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作为促进东西部、市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东西部各民族“三交”。
扭住“三个重点”,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紧抓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兴产业、强实体、抓改革、扩开放,实现“邵阳制造”到“邵阳智造”的嬗变,形成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等9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9家、省级99家。
紧抓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多措并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家园更美丽、生活更便利、产业更兴旺。
紧抓增进民生福祉这一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各项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征程上,邵阳市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宝庆大地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