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隆回县山界回族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特色红糖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持续深耕,推动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山界古法红糖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12月初,走进山界回族乡老屋村、罗白村及大坪村的红糖加工厂,沁人心脾的甘蔗香便扑鼻而来,来自广西、云南等地及周边县、乡新鲜收割的甘蔗也在此古法加工,成为深受各族群众喜欢的红糖,随后发往全国各地。
▲古法红糖加工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公司负责人马昌友说:“现在每天加工甘蔗五六万斤,加工费超2万元,开工20多天,收入就将近50万元。”
过去的红糖加工多依赖小作坊,产量受限。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帮助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红糖厂优化场地建设,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产量大幅提高。同时,打破地域概念,“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到周边县、乡,为数百家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回、瑶、汉等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乡村振兴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