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中,邵阳市洞口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多元文化为基石,充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抗战文化和长征文化的精髓,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各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激活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认同的根与魂
洞口县积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在文化、经济、情感上的深度融合与共同繁荣,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软实力”。一是以非遗传承滋养根脉。对长塘瑶族乡的棕包脑舞、罗溪瑶族乡的熬茶、乌饭、山歌以及洞口木雕、墨晶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现有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4项,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棕包脑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得以彰显,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滋养民族精神根脉。二是以民族文化促进“三交”。依托罗溪、长塘、大屋等民族乡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并整理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音乐、戏剧、美食及神话传说等民俗文化,每年开展大型节庆活动。2023年通过举办熬茶节、雪峰蜜桔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全年吸引游客277万人次,旅游收入29.72亿元,在文旅发展中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认同。三是以民族体育铸魂育人。打造湖南省少数民族射弩项目基地,引入射弩、民族健身操、板鞋等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近年来,洞口县在国家、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共获得47金43银40铜的优异成绩。创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将民族特色与军事特色相结合,培养了一批“红色接班人”,将民族体育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抓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挖掘抗战文化,铸牢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洞口县深度挖掘雪峰山会战中“团结一致 忠魂守固”的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一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之志。推出洞口县抗战文化发展战略,打造一张“抗战决胜之地”文化名片。将32处抗战遗址纳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组织专业团队收集整理了近40万名抗日英烈名册,编纂了抗战老兵记录的10万余字的老兵口述史和《洞口抗战史话》,修建了民间抗日武装嗅枪队雕塑和抗战文化纪念园等,激励后辈铭记伟大历史,开创美好未来。二是影视传情,共绘团结画卷。积极创新传播方式,制作雪峰山抗战系列影视作品,深刻展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报国情怀。《日暮雪峰山》《我们胜利了》等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CCTV-7、凤凰卫视等平台播出,电影《雪峰山·1945》正在筹拍。三是整合规划,赓续红色血脉。将抗战遗址与旅游资源相结合,致力打造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使党的红色基因和民族精神血脉在一代代人心中扎根、开花。对在抗战期间作为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教室、军械所、战地医院等与国家命运、民族存亡融为一体的县内百余座宗祠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复原,重点打造陆军第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中美空军联络官旧址、作为国军临时指挥所的萧家大院等精品景区,并将再造共和第一人的蔡锷将军公馆和原海军参谋长袁也烈将军故居等纳入规划,推出雪峰山抗战纪念游和研学精品线路。
三、深耕长征文化,汇聚民族复兴的奋进力量
洞口县用活长征文化资源,带领干部群众重走长征足迹,追寻长征记忆,感悟长征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一是打造精神高地,强化党性教育。在红二、六军团会师旧址建立全县首个党性教育基地,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大量红军长征途经洞口的珍贵历史图片和文史资料,吸引全市6.5万余名党员观摩学习,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二是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自主编排《世代守护人》花鼓戏作品,以长征途中红军与民众之间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艺术化的呈现方式,生动展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该作品入选了全市党员教育观摩影片,在红星云、学习强国等平台播放,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民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三是创新文化体验,共筑精神家园。在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洞口段)的过程中,高标准制定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洞口段)建设保护规划》和《洞口县雪峰山生态文旅融合产业园概念规划》,通过挖掘长征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融合“红、绿、古、特”元素,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高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舞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洞口段)内,空山景区悟空山谷帐篷营地入选湖南首批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为推进民族复兴增添了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