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湖南省邵阳市56路“民族团结号”公交车缓缓驶出大兴路扬子巴士总公司的停车场,沿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大道前行。车内,温馨的播报声响起:“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56路公交车沿途经过主要商圈、学校、社区及行政单位,一路上播报声不时响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华传统美德”“感悟传统节日节气”“共享中华民族形象”“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庚续党的红色血脉”等主题车厢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润物细无声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样的公交车,让我们感觉很温暖,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乘客李女士说。
从教育馆到主题大道,从主题公园到公交专线……邵阳市民宗局着眼于“有形有感有效”,整体布局1个主题实践教育基地、1个主题教育馆、12个主题公园、12条主题大道,12个县市区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成功创建7个国家级、27个省级、248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非遗传承、文旅产业发展、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让“四个与共”理念、“五个认同”入脑入心。
“我为家乡有侯长亮这样的老师而骄傲。”在邵阳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现场,洞口县城关二小学生阚林动情地讲述了侯长亮义务支教的故事。侯长亮先后到广西河池、贵州毕节、云南昭通等民族地区支教11年,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许多人。
近年来,邵阳市民宗局挖掘整理魏源、蔡锷、吕振羽、贺绿汀等历史名人故事,广泛征集钟扬、杨淑亭、侯长亮等“身边榜样”的感人事迹,并组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巡回展、制作广播剧推广,带动更多人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践行者。
贫困落后曾是邵阳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东山村长期撕不掉的标签。如今,红提架下说丰年,已成为东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驻村帮扶工作中,邵阳市民宗局派驻东山村的驻村工作队与各族干部群众并肩携手,发展起红提种植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东山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善作善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邵阳市民宗局的职责使命。“我们情系山乡,把民族地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选优培育1个国家级、12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和2个省级民族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脚踏实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16项经济指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邵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黄俊玲说。
邵阳市民宗局不仅关注乡村振兴,还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据统计,已有超过20万邵阳籍商人在新疆、西藏、广西等地投资兴业,累计投资金额高达6000亿元,为推动东西部协同发展、携手走向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力量。
在邵阳市雪域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焰昕的办公室里,墙上贴满了西藏的风光图。每年,刘焰昕都要往返西藏好几次。“我们主要帮助当地农牧民销售虫草、藏红花、藏药等,助力他们增产增收的同时,还把他们的特产、故事带到邵阳,拉近两地各族群众的距离。”刘焰昕说。
2021年,云南省丽江市的纳西族妇女和丽英来到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镇贺井村创业。邵阳市民宗局的干部在得知她家存在用地用水困难,且两个孩子尚在云南读书等情况后,主动帮助她流转土地,并安置其孩子在邵阳读书,让她安心创业。如今,和丽英带领当地村民建成96个蔬菜大棚,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多元。
“如今,两个孩子都在邵阳读书,成绩都很不错。我们村的蔬菜经济发展得很好。我打算建更多的大棚,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和丽英说。
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是邵阳市民宗局的优良传统。邵阳市民宗局联合市民委委员单位,研究出台20余项支持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配套政策,面向民族地区举办红石榴专场招聘会,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在邵阳安家落户。每逢传统节日,邵阳市民宗局都会组织民族工作系统干部职工与各族群众共同庆祝,各族干部群众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现在不仅我们小家庭幸福美满,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同样团结圆满!我们今天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来自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凯依斯尔·巴柯尔,在一家人受邀参加邵阳市民宗局组织的团圆宴时,感慨地说。
在邵阳,民族团结的故事仍在不断书写。“我们正以双清区为试点,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跨省结对共建新模式,推动邵阳与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多个省区跨省结对,力争走出一条‘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联创共建新路。”黄俊玲说。